【碧草如茵的意思碧草如茵的出处】“碧草如茵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优美、草地茂盛的景象。它不仅具有诗意,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。
一、
“碧草如茵”字面意思是“碧绿的草地像地毯一样柔软”。其中,“碧草”指的是颜色鲜绿的草,“如茵”则是形容草地像垫子一样柔软、平整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春天或夏季的自然风光,表达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。
该成语最早出自古代文学作品,常见于诗词中,用来渲染环境氛围,增强文章的美感。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,但在文学创作或描写自然景观时仍具有较强的表达力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碧草如茵 |
| 字面意思 | 碧绿的草像地毯一样柔软 |
| 词语结构 | 联合式(“碧草”与“如茵”并列) |
| 常用场景 | 描写自然景色、春日或夏日常见的草地景象 |
| 文学用途 | 常用于诗歌、散文等文学作品中,渲染优美意境 |
| 出处来源 | 最早见于古代诗词,具体出处不详,但广泛出现在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 |
| 现代使用 | 使用频率较低,多用于书面语或文艺作品中 |
| 同义表达 | 青翠欲滴、绿草如毯、草色青青 |
| 反义表达 | 黄沙满地、荒芜贫瘠、寸草不生 |
三、出处考略
“碧草如茵”虽无确切的单一出处,但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。例如:
-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有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的句子,虽未直接使用“碧草如茵”,但其描写草原生机勃勃的意象与此成语相呼应。
- 宋代词人如苏轼、辛弃疾等也常用类似描写,如“芳草萋萋鹦鹉洲”、“草色遥看近却无”,都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。
因此,“碧草如茵”可以视为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诗意概括,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的高度审美意识。
四、结语
“碧草如茵”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述,更是中华文化中一种审美情趣的体现。虽然现代生活中较少使用,但它依然保留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学魅力。无论是用于写作还是欣赏,它都能为文字增添一抹清新与诗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