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知了猴学名叫啥】“知了猴”这个称呼在很多地方都比较常见,尤其是在夏天,人们经常能在树上看到这种小生物。但你知道吗?“知了猴”其实并不是它的正式学名,而是一个俗称。那么,“知了猴”的学名到底是什么呢?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。
一、
“知了猴”是蝉科昆虫的一种幼虫,通常生活在地下,以植物根部汁液为食。当它成熟后,会爬到树干或树枝上蜕壳,变成成虫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知了”。因此,“知了猴”实际上是“知了”的幼虫阶段。
它的正式学名是 蚱蝉(Cryptotympana atrata),属于同翅目蝉科。蚱蝉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,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常见。它们在夏季鸣叫,声音响亮,是夏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二、表格对比
项目 | 内容 |
常见名称 | 知了猴、蝉蛹、知了虫 |
学名 | 蚱蝉(Cryptotympana atrata) |
分类 | 动物界 → 节肢动物门 → 昆虫纲 → 同翅目 → 蝉科 |
生活环境 | 地下(幼虫阶段);树干/枝条(成虫阶段) |
食性 | 幼虫:植物根部汁液;成虫:树汁 |
生命周期 | 幼虫期约3-5年,成虫期约1-2个月 |
特征 | 成虫有翅膀,雄性可鸣叫;幼虫无翅 |
分布地区 | 中国大部分地区,北方较多 |
是否可食用 | 在部分地区被当作食材 |
三、小知识补充
虽然“知了猴”听起来像是某种猴子,但实际上它和猴子毫无关系,只是因为外形和行为有些相似,才被人们戏称为“猴”。此外,蚱蝉的鸣叫其实是雄性用来吸引雌性的信号,声音大小与个体健康状况有关。
在一些地方,人们还会将“知了猴”作为食材,尤其是幼虫阶段,被认为营养丰富,味道鲜美。不过,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,现在许多地区已经不再鼓励捕食这类昆虫。
如果你下次再看到“知了猴”,不妨多留意一下,也许它正准备变成一只真正的“知了”呢!